醫療

臉上常掛著綿延到天邊的鼻涕嗎?常常得清一清喉嚨裡不知從那兒的痰嗎?我家小孩為什麼常咳嗽流鼻水好久好久?到底是感冒、過敏、鼻息肉還是鼻竇炎,我們今天來瞭解瞭解。
感冒:
  一般人所說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發炎,症狀有鼻塞、流鼻涕、頭痛、頭昏、打噴嚏、眼晴流眼淚、喉嚨痛、咳嗽、全身無力、酸痛、和發燒的現象,食慾及體力也會變差,大多在1~2週內可以痊癒。感冒可能因為繼發性細菌感染引起併發症:中耳炎、頸部淋巴腺炎、喉頭炎、支氣管炎、肺炎、急性鼻竇炎、咽部扁桃腺炎。由於引起感冒的病毒並非只有一種,有上百種病毒都會引起這種感染。這些病毒大多是經由空氣傳染,偶而也可以藉由直接接觸傳染,因此在感冒流行的季節裡,可能接受到不同種類的病毒,接二連三的感冒,並不足為奇。
鼻過敏:
  鼻過敏一般分為有明確過敏原的過敏性鼻炎和無明確過敏原的血管運動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的病理生理學是外來過敏原,如家塵、花粉、黴菌、食物等,刺激免疫系統,使漿細胞產生特異性抗體,引發過敏反應;而血管運動性鼻炎則被認為是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對鼻黏膜血管控制的不平衡所引起。過敏性鼻炎的特殊症狀是鼻部搔癢、打噴嚏、流水樣鼻水和鼻塞,其他還有頭痛、嗅覺障礙和眼結膜方面的症狀。在台灣,以常年性、以?類為主要過敏原的過敏性鼻炎佔大多數。它也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疾病,大約每四到五人中就有一人鼻過敏的毛病。鼻過敏的併發症有嗅覺不良、鼻塞引起的睡眠障礙、鼻竇炎及耳咽管功能不良。鼻過敏的診斷,以病史的蒐集、直接的理學檢查,及特定過敏原的檢驗為主。其他的輔助檢查工具,有如鼻細胞圖, 鼻誘發試驗, 鼻壓計 ,聲反射鼻量計, 鼻體積計, 也具有輔助診斷的功能。儘管診斷工具推陳出新,但是是否與病人之實際病情相符,仍是最重要、且最具決定性的因素。
鼻竇炎:
  人體的副鼻竇與鼻子之間有交通的管道,鼻子裡面的細菌就可以在感冒的時候趁機侵入副鼻竇,而引起發炎。得到感冒的人如果有鼻竇炎的併發症的話,大多是在感冒三到五天以後發病。急性鼻竇炎的症狀包括持續的膿性鼻涕、鼻塞、臉部腫脹及壓痛、 頭痛、感覺鼻子裡有臭味等。因為鼻竇炎是細菌感染,所以必須使用抗生素治療。鼻竇炎成因: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未治癒之急性上呼吸道炎、急慢性鼻炎或急性鼻竇炎移行而形成上呼吸道發炎或急慢性鼻炎會形成鼻黏膜之發炎及腫脹,如治療不適當,使鼻竇無法暢通,聽任細菌在鼻竇內繁殖,炎症反復再發,即移行成慢性鼻竇炎。(二)齒源性鼻竇炎:牙根與上頷竇底部很接近,如大臼齒或小臼齒的牙根發炎了,細菌可能侵入上頷竇內形成上頷竇炎。(三)機械阻礙鼻竇開口:鼻竇通往鼻腔的開口,如經常保持通暢,細菌就是侵入也能被竇腔內纖毛排出來,不致產生大問題,最怕就是開口被阻塞了。最常見的就是鼻息肉,另外尚有鼻腫瘤、鼻中膈彎曲、鼻甲肥大等原因,因阻塞開口而形成鼻竇炎。 鼻竇炎最困擾患者的症狀是流不完或擤不掉的膿稠鼻涕、且鼻子不通引起呼吸不順暢、鼻涕往咽喉倒流使喉嚨經常不舒服、慢性咳嗽、嗅覺機能喪失、更有甚者引起頭痛、前額腫脹或有壓迫感等等。以上這些症狀久而久之使患者情緒日漸低落、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減低、失眠而嚴重的影響日常生活。
結論:
  感冒、鼻過敏、鼻竇炎是大多數人鼻部不適的主要原因,症狀似乎也都大同小異,但是它們造成疾病的機轉卻大不相同,想要區分它們有幾個重點:(一)蒐集詳細的病史:包括發病的時期、鼻涕的樣子、有無鼻部搔癢、接觸冷空氣或一些特定物會不會引發症狀等等。(二)請醫師仔細的觀察鼻部。(三)好好跟醫師討論吧。

什麼是甲狀腺? 
  甲狀腺是一種內分泌腺體,它可以製造荷爾蒙來維持身體的
新陳代謝功能,甲狀腺會製造甲狀腺素,調節身體對甲狀腺素的
需求,並運送到身體需要的地方。
  甲狀腺位於頸部的中間,喉部的下方、鎖骨的上方,它的外
觀像一個“蝴蝶結”分成左右兩葉。正常大小的甲狀腺是不易在
脖子摸到或看到的。

何時甲狀腺不正常?
  甲狀腺的疾病是很常見的,大多數甲狀腺疾病是腺體的功能
亢進或低下,這種情形我們稱之為甲狀腺機能亢進或甲狀腺機能
低下。有時因為功能亢進或低下,會導致甲狀腺變大,這變大的
甲狀腺通常叫它“甲狀腺腫大”。
  患者的甲狀腺變大成為可看見或摸到的腫塊,這些腫塊可能
是良性或惡性。它可能逐漸的形成或者非常快速的形成,若是患
者曾因特別原因暴露於大劑量的放射線下,則甲狀腺腫較可能發
展成惡性,所有可疑的甲狀腺腫大應立即找醫師檢查與治療。

醫師如何診斷呢?
  甲狀腺腫瘤的診斷需靠頸部的觸診檢查,醫師會抬高你的下
巴,伸展頸部讓甲狀腺突顯,還會讓您做吞嚥的動作,這樣可以
協助辨認是甲狀腺的腫塊,還是頸部其他的腫塊,另外醫師也許
會做下列檢查:
1.細針吸取組織切片檢查。
2.甲狀腺核子掃描。
3.超音波掃描。
4.電腦斷層。
5.胸部X光。
6.抽血作甲狀腺功能檢查。

細針吸取組織切片檢查?
  醫師可能會建議患者做一種利用又尖又細的針經皮膚刺進甲
狀腺腫塊,抽取組織作切片檢查,來作為初步診斷。它是安全的
,利用一個細針來穿入甲狀腺腫塊抽取一些組織作為樣本送檢,
大多數的患者需要多次穿刺來得到適合的組織檢體。會有一點疼
痛,但幾乎沒有合併症產生,如果你有出血傾向,就不適合做這
項檢查。這種檢查可以提供更多有關你的甲狀腺腫塊的訊息給你
的醫師,就是所謂的細胞病理學報告,這報告可以協助醫師決定
要如何治療你的甲狀腺腫塊。

如何治療甲狀腺腫?
  大多數的甲狀腺腫塊是良性的,通常只要甲狀腺素藥物治療
並定期追?一般叫它“抑制療法”。若已服用甲狀腺藥物,而甲
狀腺腫塊仍在繼續變大,則醫師會建議你將腫塊切除。
  若是細針抽取報告是不正常的或惡性時,甲狀腺腫塊的外科
切除手術是必要的。

什麼是甲狀腺外科手術?
  甲狀腺手術是一種部份或全部切除甲狀腺的手術,它必需在
醫院內才能執行,全身麻醉是必需的,通常開刀醫師會切除包含
腫塊的那一側甲狀腺,由冷凍切片報告決定是否需要切除剩餘另
一側的甲狀腺,因由切片結果機動的調整切除範圍,這都是醫師
在開刀房內依手術時發現來決定的。這些選擇,醫師會與你討論。
  術後傷口會有引流管引流傷口內的分泌物,這樣會讓傷口內
積聚物減少,醫師大多會讓患者引流2~3天。
  術後合併症很少。可能會局部出血,聲音沙啞、吞嚥困難、
頸部皮膚麻木及低血鈣,多數合併症會在一週內消失。雙側甲狀
腺全切除患者,在術後較可能有低血鈣發生抽筋。
  少部份甲狀腺術後的患者,可能需服用代替甲狀腺素的藥物
,有些患者因低血鈣,需服用鈣片和維生素D,這些都是取決於
手術時留下多少甲狀腺,若有任何有關甲狀腺手術的問題,可以
向醫師詢問,他們會回答相關細節。

一、什麼叫肺結核?
肺結核是由於結核桿菌侵入人體所引起的疾病。人體的任何器官
均有可能受感染,如肺部、腦膜、腸、生殖器、骨骼、淋巴腺等
,其中以肺部最多,約佔90﹪。最主要的感染原因是吸入肺結核
病人飛沫中的結核桿菌所引起,並不是營養不良或肺部受傷造成
,也不會遺傳。
二、肺結核病人是不是都會傳染?
答:不是。
肺結核可分為開放性(佔1/10)與非開放性佔(9/10)兩種。
*開放性患者:是指痰內含有結核菌會傳染給別人,需採隔離措施。
*非開放性患者:是指痰內含少量結核菌不會傳染給別人,不需採
隔離措施。
三、肺結核是怎樣傳染的?
肺結核病主要藉由飛沫傳染(空氣傳染)的。當開放性肺結核患者咳
嗽時、打噴嚏時,含結核菌的痰液散到空氣中,正常人吸入後,使
肺受到結核感染。
四、它可能出現的症狀:
1.早期或病情較輕時沒什麼症狀。
2.長期的咳嗽、咳痰。
3.感覺疲倦、胃口不好。
4.體重減輕。
5.可能午後發燒、夜間盜汗。
6.嚴重時甚至胸痛或咳血。
五、檢查肺結核的方法?
1.胸部X光檢查,可以儘早發現不正常的病變。
2.驗痰:取痰液做抹片或培養。
3.結核菌素皮膚試驗:陽性表示已受到感染或卡介苗反應仍然很強。
六、治療方法:
開放性患者只要給予有效治療後,可變成不具傳染性的非開放性患
者;但非開放性患者若不接受治療或治療不當,也會變成開放性病
人,進而傳染給別人。
目前治療肺結核已有各種特效藥,可完全治療好肺結核病;一般的
治療通常須要六個月以上的時間,所以病人應該要有恆心,依照醫
護人員的指示服藥,不要以為症狀消失或好轉就停止服藥。
免疫系統較弱者,例如:糖尿病、慢性肺疾病、長期使用類固醇、
癌症、愛滋病等,治療時間可能須延長約9個月至一年。
七、注意事項:
*患者應注意:
1.開放性患者在開始接受藥物治療14內應戴口罩,以避免傳染給他人。
2.按醫師指示規則服藥,若出現不舒服的症狀時,請告知您的醫師
,不可私自停藥或服用成份不明的偏方。
3.均衡的飲食。
4.吸菸者請戒菸。
5.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光線充足。
6.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吐痰時請用衛生紙包好,集中於垃圾袋綁好。
7.咳嗽或打噴涕時,應該掩住口鼻。
8.服用抗肺結核藥物需一小時後,才可進食。(因食物會影響藥效,所
以建議空腹服用)
9.適度的休息,不可熬夜。
10.每年定期X光檢查。
11.按時門診追蹤。
*家屬應注意:
1.家中如有人感染肺結核,與其常接觸的人也應接受X光檢查。
2.照顧開放性肺結核病患者,應戴口罩與常洗手。
3.抗結核藥能有效的控制肺結核傳染,若照醫師指示服藥超過兩星期,
則傳染力可降低很多,只要患者遵從服藥,就不需要限制活動,也不
需要和其他人隔離。
4.協助提醒患者服藥及複查。
(愛的叮嚀)-肺結核是一種可治癒的疾病,若早期接受治療、每天按時
服藥、不任意停藥,幾乎有百分之百的治癒率,完成治療後,別忘了
第一年的每半年需複查一次,之後每年複查一次。

Θ發生原因:
它是一種真皮與皮下組織的細菌炎症反應,常發生於有傷口時

【如香港腳】、糖尿病病人、有潰爛、抵抗力差、淋巴循環有

問題的人。
Θ症狀:
●皮膚呈現紅斑。
●水腫。
●觸痛且灼熱感。
Θ日常注意事項:
◆平常要穿鞋,避免赤腳以免容易有傷口發生。
◆如患者有香港腳要治療,不可大意。
◆若無禁忌,請攝取2000c.c以上的水份。
◆休息時須抬高患處,促進血液淋巴液回流,以減少腫脹。
◆淋巴或血液循環有問題的人,要避免長期站立。
◆住院期間,會給予抗生素治療,如對藥物過敏者,請告訴醫
 護人員。
◆住院期間,如果你有敷黃藥水,會給予布墊放於患處下面,
 切記黃藥水勿沾到床單或衣物。敷藥時間為15-20分鐘,不可
 過長。
◆一旦再發生紅腫熱痛要趕快找醫師治療,不可拖延,以免影
 響病情惡化。